
集团动态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 |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02 | |
曾经问过很多同事,觉得中业慧谷的LOGO像什么? 招商的同事说像一块生长的芯片,行政的同事说像一个旋转的转经筒,设计的同事说像城市版块延伸路线图。
每个中业慧谷人心目中都有各自对中业慧谷“万家灯火”LOGO的别样解读,但每种解读,都与幸福相关。 所有与幸福有关的事,都是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的大事。回顾中业慧谷20年,是一段持续进化、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一部与中国产业聚集发展同行的前进史,也是连系着万千普通人工作、生活、迁徙的发展史。 我们一直都在追寻幸福的身影。什么是幸福?中业慧谷人认为,幸福就在那万家灯火里。
在中业慧谷各地的园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不断发展,产业价值链在积极构建,产业集聚在扩大,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初见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形成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更是将作为双创载体和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引擎的产业园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地位。多产业集群的整合发展一方面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发挥了资源共享优势。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环境良好,更多高素质、高收入的人才走进中业慧谷的产业园区。除此之外,政府也在大力为产业园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服务环境、技术环境等,增强了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增强园区的软实力,促进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以数字技术和高技能知识型劳动力为基础的竞争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新的城市生长形态。城市—区域层面的经济地理重构,我们相信,未来中国,也会有如洛杉矶、硅谷这一新经济的典型地区生长涌现。 在这里,万家灯火是夜晚园区企业亮起的加班灯。企业有好环境发展,群众有就业,政府有税收,区域有竞争力,这就是中业慧谷带来的幸福。 时代变化中,城市规划也进入到一个新时代。中业慧谷人的万家灯火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幸福含义。 城市发展逻辑已经转变。哪里宜居,知识要素就会到哪里居住;知识要素到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会在哪里集聚;智慧在哪里集聚,人类财富最终就会在哪里汇聚。现代化产业园区正发展成为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进一步打开城镇化发展的大框架。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迭代作用,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业慧谷的园区形态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环境。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正在向“产城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新城转变,其区域功能结构更为复合、全面,对产业服务的配套要求也更为精细化、多元化。 不同尺度的产城融合有不同的体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产城融合的道路,不同园区有不同的产城融合的思路。我们通常难以从一个巨大的、完备的、精细的角度来完成一个大尺度的城市总体规划,往往更需要以产业先行的园区来逐步完善产城融合。 以产业带动生活发展,以就业推动消费升级,让核心促进区域发展,中业慧谷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ZHONG WAY”。 产业园区再高端,如果没有人气也只是一座“孤城”。尤其是在产城融合阶段,伴随着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科技创新、消费氛围等要素引导产业园区从单纯的宜商,向宜商宜居兼顾转变,是园区提高整体活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产城融合的最终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产业园区越来越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园区逐渐成为集住宅、写字楼、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聚集了大量的常住人口,产城关系得到了较好融合。在这种多功能的综合体内,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同时完全得到满足,本身就达到了一个新城的标准。
产城融合的核心思想还是要回归人的视角,应对人的诉求。产业新城运营需要更加重视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得“产城融合”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将产业先导的矛升华为具备高势能优势的战锤。 这种转变,有时由我们自己实现,比如中业慧谷的淮安项目、镇江项目,有时也通过和区域的联动实现,比如我们的徐州项目。
作为淮安高新区 “一区五园”之一的中业慧谷淮安国家高新区软件园已招商入驻逾300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12家,就业人数近5000人,园区累计总产值超30亿元,已成为淮阴区乃至整个淮安市的转型升级发动机。 但我们也注意到,虽然产业发达,消费基础强劲,但30万人口的淮阴区尚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综合体,居民逛街购物还要去其它区。在此情况下,我们决定全力打造中业广场项目,借助产业带来的影响力和聚集力,打造成淮阴东部的商业中心。
我们设计了酒店、公寓、商业街区、娱乐中心,力图将商业、商务、金融、办公等功能融会贯通,以园区为核心扩张成一站式的城市综合体。目前已经有很多品牌企业也与我们一起致力于淮阴区商业氛围的改善。泰禾影城、京东生活超市、德克士、COCO奶茶、巴国印象火锅、全麦优品、重庆小板凳、新爱婴早教等几十家品牌已完成签约。
以国家高新区软件园为基础和引导,再到中业广场的补缺和融合,淮安国家高新区软件园正从产业园向产城融合稳步迈进,也将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聚集的商业中心,助推淮阴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这就是中业慧谷以产业带动生活发展,以就业推动消费升级,让核心促进区域发展之路。 在镇江,我们在着力打造镇江科技产业园的同时,也为其配套了高标准的人才公寓和住宅。我们希望通过打造一个人才智力最密集、创新创业最活跃、公共服务最便利、人才效益最大化的活力社区,让高端人才放心来,安心住,并进而推动镇江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人才工作创新推动现代化新镇江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随着宁镇扬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我们为了更好地发挥宁镇扬一体化桥头堡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铁所催生的辐射和聚集效应,还将打造商业配套。届时,镇江科技产业园城市综合体将成为南京、镇江、扬州相互连通的重要节点,也将凭借商务、住宿、办公一体化的优势,成为镇江城市南向发展和拥抱开放的窗口。这就是中业慧谷以产业带动生活发展,让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让交通服务产业发展之路。
在徐州,我们为铜山量身打造了中国安全谷。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县城,顺应徐州“东扩南进”的战略发展方向发展成“苏北第一区”,有了苏北首个国家级的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迈上千亿台阶,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结构调整。
徐州地铁3号线的建设正如火如荼,钢铁、水泥、焦化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正在加速腾退,取而代之的是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绿色产业的遍地开花,过去“一灰一黑”的单一工业经济结构正在动能转换中走向合理、多元。
用新思想导航,用新路径换挡,用科技创新驱动,逐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这是铜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园区也在刺激区域向新城快速发展转型,城市生活设施和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在逐步完善,生活区和公共建筑等服务性公共设施质量提升,园区使区域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也能得以集聚。
也有越来越多企业看到了区域的改变,投资铜山,区域活力提升了,居住人口密度增加了,铜山也越来越受到老徐州人的认可。所以产业先行的铜山从本质上就拒绝了“空城”“空区”的出现,而是经济聚势而发,城市化气息更加浓烈,人气、商气、财气更加旺了。这就是中业慧谷以产业带动生活发展,让核心促进区域发展的之路。
通过以产业打造为先导,生活配套、城市功能紧密跟进的生态圈,科学有效的实现了各个功能之间的混合生长、协同发展,使得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现代化的产业新城。这种模式还将引动更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功能的社会投资,提升地区生活质量和城市魅力,从而真正发挥产业的杠杆作用,全面提升区域的宜居宜业水平。 在这里,万家灯火不仅是夜晚园区企业亮起的加班灯,还是商业街区的霓虹灯、轰鸣的交通灯、万千家庭亮起的温暖之光,这是中业慧谷带来的产城融合的幸福。
左边是城市,右边是产业;城市有城市的恢宏大气,产业有产业的宏伟气魄。 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作为产业园区的高级形态,产业新城正以产业与城市的并行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的一体化发展。不论是城市配套服务商、实体经济大平台、创新探索实验田、大生态圈建设者还是美好生活构架师,产业新城需要把多个角色有机融合,无限链接一个个区块,通过不断提升土地价值,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打造“住、产、运、商”城市生态链,将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服务能级、消费能级和生态能级才能最终实现幸福的多样滋味。
新时代里,产业地产运营商更需要学着从3D立体视角来审视城市的发展。空间的维度更多了,层次更丰富了,维度也更多元了。商业、工作、教育、医疗、科技层层套嵌,带动更多力量去共同审视潜在的未来,析出城市的下一个40年可能性,去着力打造出一个个新的城市场景,功能的附加和互动将激发了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出了更多的城市发展的可能性。 以业立城,以业兴城,产城融合,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才是中业慧谷人的幸福滋味。 |
|
上一条: 徐州市贾汪区商务局局长吴红波、徐州工业园区招商局局长王春一行莅临镇江科技产业园参观考察 | |
下一条: 镇江市软件企业转型升级首期培训班在镇江科技产业园圆满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