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产业园3.0版升级优化新路径探索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4-10-10

“2014产业园区服务转型升级研讨会暨新华网中国产业园区满意度大调查启动仪式”现场,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发改局局长李旭致辞。

     非常高兴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我们的一些专业园区参加由新华网主办的这次活动。我接到这个通知时,觉得这个主题正是现在每天所想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今年恰逢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0周年,全国各个国家级开发区也都在研究下一步怎么发展的问题。下一步怎么发展呢?结合经济发展的大要求,大家提到“转型”两个字提得非常多。但是从大趋势来看,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打造一个升级版的产业园,升级版有些园区需要转型,有些园区需要优化,所以我们有时候说转型升级是一条路径,优化升级也是一条路径,这是根据各园区不同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但是总之,大家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一个升级版的2.0甚至是3.0版的产业园。

    大家知道,今天有很多京津冀产业园区代表参加这次活动。习总书记前一段时期视察京津冀,尤其是视察北京也作出了重要指示。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一些要求,同时对首都下一步发展也提出了明确方向。

    一是首都未来要发展高精尖的经济结构,突出高精尖这三个字。对于工业这块提出要实现“五化”的目标追求。“五化”是对工业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工业细分行业提的要求,我想也非常适用于产业园区。高端化大家都很清楚,在座的所有园区负责同志,大家没有一个愿意自己园区是低端化的,都希望高端。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高端的方向,也都有高端的企业。所以高端化我们理解就是应该追求高端的产业和产业链的高端,包括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这一个大方向,大家都是认同的。

    二是服务化。所以服务化也是我们今天对产业园区的一个要求,企业尤其是二产,通过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服务化。园区也更要向服务化转型。一会儿我再说说我们服务化的感悟,这是未来的大方向。

    三是集聚化。大家都很清楚,我们之所以建立产业园区就是考虑到产业发展的内在特点和本质需求,集聚发展,无论是从企业的配套保障来讲,还是从区域经济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成本角度考虑,都是最合理、最科学的一种方法。国外发达国家也有这种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国内已经积累了30年的成功经验,开发区也积累了22年的成功经验,所以这方面大家逐渐强化了共识,就是产业要向园区集中,园区要在产业链上下足工夫,让相关企业能够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积极发展、形成规模效应,这样凸显出你的园区特色。在这个角度上来讲,产业园的发展也是专业化的发展,我们把产业园内部通常也叫专业园,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四是融合化。从产业来讲主要是一二三产的协同发展,一二三产之间的融合问题。现在产业分类在实践中模糊化了。我们现在也明确提出,亦庄开发区下一步要发展2.5产业,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现在二产的基础上突出它的研发设计以及最小单元制造、中试环节,形成一定的成功样本、样品之后,向专业化的生产厂商复制推广。你挣的可能就不是卖零件、卖产品的费用,而是专利授权费、技术服务费,是这些2.5、和三产融合的盈利模式。同时我们也说要发展第四产业,因为节能环保、生态环境现在在全世界、全国,尤其是在北京,是目前的聚焦点。所以结合环境的硬约束,发展一个相对完善、高端的节能环保产业也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大方向战略选择。

    五是低碳化。所有的园区可能都会突出这一点。这一块和我们国家的战略,尤其是能源战略息息相关,也和环保的现实密切相关,也和各个企业、各个园区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密切相关。某种情况下,这就是我们发展的生命线,这条线不好,我们的产业别想发展。这条线发展好了,可能就是我们园区和企业的品牌。所以这“五化”要求对我们园区非常重要。

    今天的主题就是服务化,在服务化方面,我们深有感悟。亦庄开发区22年,和兄弟开发区走过了类似的历程,也都是从外向型、吸引外资入手,逐渐向内资、向科技型去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经历了开始拼的是土地,土地拼的是价格或者拼的是面积,接着就拼政策,大家都有地,但是来了之后我们政策好,税收有更大的优惠,各项对企业的支持资金能够做到最大最好。但是随着进一步的竞争发展,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下一步要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服务。所以我们在内部有一个共识,我们现阶段下一步开发区转型升级我们也提出:服务就是环境,服务就是我们的第一竞争力。这个服务可能就是多方位的服务,我们也说一个比较好的园区,如果你能够提供高水平、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多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的发展环境之下,那它的附着力一定会强,忠诚度一定会高,可能发展的潜力也能够得到充分释放。所以在服务上做多少都不过分,做多少都没有到完美的境界,都没有到劲头,服务永无止境。在服务方面,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样一些事情。

    一是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和部署,进一步整合政府资源。首先要简化审批流程,当然在简化的同时要优化。单个部门简化了,但是多个部门之间没有做到并连,对于企业还会耗费大量的成本。所以我们是提供整体性的流程化设计,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相关许可。

    二是提供“最后一公里”的贴身服务。企业、园区有什么诉求,有什么想法,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有些问题是需要市场解决,有些是企业自身的,但有些问题是需要政府去解决的。所以政府在该补位、在该出山的时候不能够缩手缩脚,不能够回避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面建立了我们的一套服务企业的挂钩机制。对园区内的重点企业,我们有一个随时的人到人的联系机制,这样可以保证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掌握。

    三是结合技术手段,建设智慧亦庄。所以信息化手段不可少。通过信息化来提供好服务。现在无论是在环保在线监测领域、节能领域,企业申请各种政策支持领域,还是网上办事各个方面,包括反映诉求,进行投诉、申报等等方面,我们现在都通过网络来解决。这样能够在现有人力紧张的情况下,提供面尽量广的服务。服务还包括我们配套的一些环境,大家知道,大部分园区都是以产业为核心的。相应的产业和公共职能比较薄弱。这块对于高端产业、企业需求来讲恰恰又非常大。我们也调研过,这些是高端人才非常敏感的因素,所以这块我们也从高、中、低几个档次,这个档次只是从规模的角度来说,哪怕是一个小的便利店也要做成高品质的便利店,这样增加相应的配套服务,让大家在这里能够做到产业融合、支柱平衡。

    四是和中小微企业有关的,我们叫做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这套服务体系就是考虑到中小微企业缺乏广泛的资源渠道,需要帮把手。我们打算打造一个面向京津冀的中小企业创新平台。首先传统孵化器、加速器服务都会提供到。另外我们会给他提供从直接的融资到间接的融资一整套政府兼社会资本在内的融投资服务体系。另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对接市场服务。我们是北京电子商务中心区,属于国家首批授牌的电子商务中心区,我们利用B2B的电商平台,给中小微企业搭建相关服务。比如他要申请专利,我们有相应的代理机构在那里,我们甚至有计划设立专利池提供查询对接。比如他现在需要某一个零部件,有没有上游的企业,我们面向京津冀,有关信息给他介绍。甚至我们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也帮他把相应的企业叫到一起开一个对接会,政府搭建为企业办事。同时,我们现在也正在计划做一个面向京津冀的产业合作,这个产业合作也是突出市场化导向,由区域内的相关企业“走出去”,在相应的地方做相应园区,按照北京亦庄的品牌,能够让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布局它的生产环节、布局它的生产力资源,这样帮助企业做大区域市场。这是我们的初步设想,所以这一点永无止境。所以非常感谢新华网能够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提供这样一个论坛让大家充分交流,共同提高。


来源:新华网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创业16年拼搏不息 退休后想做养老社区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微信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